勿忘九一八丨藍色布包里的《真相》
初秋的沈陽,暑氣漸消、天朗氣清,是一年中最舒爽怡人的時節(jié)。然而,94年前的今天,一聲驚天巨響,震碎了沈陽城的秋夜,成為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國難當頭,沈陽九位手無寸鐵的知識分子挺身而出,將冒死搜集到的日軍侵華罪證裝在一個繡著“TRUTH”(真相)的藍色布包里,昭告世界。
柳條湖事件歷史照片(田理 攝)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沈陽柳條湖段,嫁禍給中國軍隊,并以此為借口,炮轟北大營、占領沈陽城,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一夜之間沈陽失守,幾個月后東北淪陷……日本還在國際社會散發(fā)諸多狡辯謊言,試圖掩蓋侵略本質。為弄清九一八事變真相,國際聯盟(下稱“國聯”)在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派出調查團到中國東北地區(qū)進行調查。
沈陽“九君子”(田理 攝)
得知國聯調查團即將來東北的消息,沈陽的九位知名人士——銀行家鞏天民,金融家邵信普,醫(yī)學教授劉仲明、畢天民、張查理、李寶實、于光元、劉仲宜,教育家張韻泠——決心搜集日本侵略罪證。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腥風血雨的沈陽城秘密行動48天,搜集到幾百份珍貴材料提交給國聯,為認定日本侵略罪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后人稱他們?yōu)樯蜿?ldquo;九君子”。
“九君子”的工作充滿危險。銀行家鞏天民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每次出門前都向妻子交代:“如果我回不來,不要去找我!”
為了收集日本侵華罪證,“九君子”利用社會名流的身份,通過社會高層的渠道,冒著極大風險把一些機密文件“偷”出來拍照。
為了拍攝一份證明“日軍把持偽滿洲國財政”的布告,“九君子”中的畢天民懷揣相機,在布告對面的商鋪房頂趴了很久,差點因屋瓦掉落引來殺身之禍,終于趁站崗巡邏日軍不注意才拍照成功。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展覽的鞏天民夫人使用過的風琴(資料圖)
沈陽的青年基督教堂閣樓是“九君子”整理資料、翻譯證據的地方。一天,當他們正在秘密工作時,日偽特務突然闖進教堂,沖向閣樓。“九君子”的夫人們見狀彈奏起事先約定好的曲目,“九君子”聽聞立即將案頭的資料和照片隱藏起來,裝作幾個朋友在打牌。特務們上樓發(fā)現閣樓上只有幾位紳士在打麻將,只好作罷。
“九君子”上書國聯的關于日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的材料(資料圖)
就這樣,經歷一次次生死考驗,“九君子”最終整理出一份名為《真相》的400多頁、文圖并茂的英漢雙語匯編文件,包括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在東三省到處殺戮百姓、肆意侵犯中國主權及日軍一手炮制偽滿洲國等內容。
“TRUTH”文件(資料圖)
文件準備妥當,根據國際法庭的法律原則,提供材料者必須在文件上簽字,否則沒有法律效應。雖然明知簽名可能將自己置于死地,但9位君子仍毫不猶豫在這份“生死簿”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醫(yī)學教授張查理的夫人還特意為這冊材料趕做了一個藍緞子外皮,又用紅絲線繡上了“TRUTH”(真相)字樣。
1932年4月21日,國聯調查團抵達中國,“九君子”幾經輾轉,終于將這些用生命搜集、守護的材料轉交到調查團手中。1933年2月24日,國聯以42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了《國聯調查團報告書》,裁決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建立偽滿洲國的行為是破壞國聯憲章的錯誤行為。中國罕見地在外交上贏得了一定勝利,沈陽“九君子”立下首功。
惱羞成怒的日本宣布退出國聯,并逮捕了“九君子”中除張韻泠外的八人。他們在獄中受到嚴刑拷打和殘酷審訊。面對敵人的酷刑,“九君子”始終咬緊牙關,沒有向侵略者妥協(xié)低頭,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堅韌不屈的氣節(jié)和風骨。
時光荏苒,如今這個藍色布包的復制品靜靜躺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展柜中,已經很難想象其背后的驚心動魄,但它仿佛時刻在提醒參觀者,勿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