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傳承
沈陽市渾河岸邊高樓林立。
趙敬衛攝
(中經視覺)
沈陽市原福安里民宅胡同。
(資料照片)
抗戰時期的沈陽城內市街。
(資料照片)
7月5日,游客在沈陽市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參觀。這里已成為沈陽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前來參觀的游客達70余萬人次。
本報記者
趙 晶攝
繁忙的營口港。該港擁有8個糧食裝卸泊位和3條鐵路運糧專線,是“北糧南運”的主樞紐港(攝于2023年4月18日)。
本報記者 孫潛彤攝
丹東市孔雀表業集團工作人員在裝配機芯。該市持續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在科技專利領域取得突出成果(攝于2024年10月)。
楊靖岫攝
(中經視覺)
7月4日,本溪市本鋼集團,工作人員在巡檢鋼產品。該集團是新中國最早恢復生產的大型鋼鐵企業之一,參與多項“中國第一”產品制造。
本報記者 趙 晶攝
北方重工盾構機生產車間。作為國內重大裝備制造商,北方重工堅持創新發展,逐步掌握了多類型盾構機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攝于2023年6月8日)。
(北方重工供圖)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調試區。該公司現已研發出十大類百余款移動機器人產品,覆蓋全行業全場景化應用(攝于2024年8月11日)。
查金輝攝(中經視覺)
作為抗日戰爭起始地,遼寧是一片承載了無數可歌可泣故事的紅色熱土。在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一處古樸莊重的建筑坐落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這便是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輕撫灰色墻磚,透過窗戶望向室內簡單干凈的陳設,思緒便被拉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遼寧沈陽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這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開端。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發表《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并在熱鬧街頭秘密傳播,讓處于水深火熱的民眾在第一時間聽到中國共產黨的聲音。“中國抗戰第一聲”鏗鏘有力,中國共產黨創建并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則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鐵壁銅墻,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本溪滿族自治縣是東北抗聯第一軍活動的主要根據地、東北抗日義勇軍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抗日英雄楊靖宇曾在此浴血奮戰。坐落于此的楊靖宇紀念館掩映在巍巍青山之中,門口的三行燙金大字格外耀眼——“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這是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聯將士在生與死、血與火之間鑄就的偉大精神。
鑒往事,知來者。紛飛的戰火已經遠去,東北抗聯精神依然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傳承。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內,“紅領巾志愿者”李百川面前圍滿了前來參觀的群眾,小男孩清脆深情的聲音在館內響起:“我來這里當志愿講解員,是想讓大家知道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一座座紅色展館、一處處抗戰遺址,不僅銘刻在歷史上,更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依托紅色資源,遼寧大力發展紅色文旅產業,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踏上遼沈大地,重溫抗聯英雄譜寫的史詩。紅色基因注入新時代的血脈,轉化為生生不息的奮進力量。
- 下一篇:遼寧(沈陽)芭蕾舞比賽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