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企業護航海工裝備安全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正矗立在324.5米深的海水中,晝夜歷經風浪的沖擊。而在240公里外的陸地監測中心,管理人員只需輕點鼠標便能實現對“海基二號”的遠程實時監控。作為我國首個“智能化”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實現了大國重器與“小巨人”的連接,為深水導管架防腐和健康管理問題的解決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
據了解,“海基二號”搭載由大連科邁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邁爾”)自主研發的張緊式外加電流陰極保護及監測系統(ICCP)和基于數字孿生的結構健康管理系統(HMS),這兩套系統通過數智化手段保障深水海洋平臺安全運行。這背后是作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科邁爾在細分市場埋頭深耕,練就“獨門秘籍”所迸發出的創新活力。
從2013年公司創建,到2025年累計獲得101項知識產權授權,科邁爾的成長軌跡是對“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中國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有活力、有靈性,有一股子精神”的生動詮釋。
“作為小微企業,我們不能只追求于做‘0到1’的創新突破,更要在有限的資金和發展路徑下,把‘1到N’的效應放大,實現更多的技術成果轉化應用。”今年40歲的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劉磊坦言,科邁爾一直深耕于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健康安全管理服務行業。
時間回溯至2017年,科邁爾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套ICCP并成功應用在南海某海洋平臺,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如今該系統已穩定運行8年,其性能已經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成功解決了海洋鋼結構物防腐延壽的‘卡脖子’問題。”劉磊在校期間,就潛心鉆研船舶與海工裝備相關課題,并于2011年獲得大連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專業碩士學位,他告訴記者,公司平均每年拿出營業收入的9%作為研發費用,不斷進行創新。2022年,科邁爾研制出HMS系統,并首次成功應用于“海基一號”平臺,屬國際首創,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積累了珍貴的工程環境數據。
“近三年企業科技板塊業務平均營收增長率達75%。”劉磊介紹,如今科邁爾的產品已成功應用于我國四大海域的110座海洋平臺,下一步將認真分析出海戰略。與此同時,科邁爾將目光投向了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海洋牧場等其他應用場景,努力探尋并開辟一片新天地。
- 下一篇:彰武秉都江堰之慧再現柳河新貌